李济华居士遗集

 

广化法师敬辑

 

出版缘起

印顺长老序

李焕虨律师撰济老事略

辑者序

发起组织助念往生团文

笔谈

四不可得

印老人的契机开示

佛教教材的资源

再印阿弥陀经白话解释缘起

影印药师经缘起

再印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缘起

常惺大师二三事

项子清居士往生事迹

吴毓祥居士往生传

吴毓祥居士往生事略

华严法会侧记

题宝华山隆昌寺留念册

呈松法师书

呈九皋上人书

致宗敬之书

覆彭华元居士书

致程郁霭居士书

覆程观心居士函

致程观心居士函

致程观心居士函

覆广化法师函

项子清居士题主词

明常和尚掩关献词

和智纯居士佛涅槃日礼忏后步月诗

附录 印光大师开示李济华居士法语

附录 印光大师覆李济华居士函

附录 知远法师追思文

附录 程观心居士默哀文

 

出版缘起

 

本会鉴于净空导师于讲座中屡次提及并赞叹李济华老居士坐化,往生自在。适蒙屏东潮洲李居士提供本会此书,以此因缘予以重新校对制版,并将此书刊印,广传流布,以如斯之功德愿法界一切众生悉令解脱,同登极乐。

 

印顺长老序

 

佛法无间于大小权实,必诚信宏愿以辅之,其道乃行。‘道在人弘’,吾于济华长者见之。济老渡台以来,寄心净业。每以台北首善之区,而无专弘净土道场为憾。访余者再,见必以为言。民国四十五年,余主善导寺,乃得假善寺,成立莲友念佛团。初以团址无著,集会必求假借,其事之进行也甚难。迨置屋于辽宁街,乃能有所立。今则新址宏丽,惜济老不及见之!济老于往生净土,信之也极诚!于集会宏扬,其愿力甚切!,于末后二者,为众开示念佛竟,遽于念佛声中逝去,其临终也希有!迹其行以为论,盖现长者身而为说法者矣!岁月不居,济老之逝,竟五年矣!净业同人,集其遗文,拟流通以为纪念。问序于余,因述所感。呜呼!读其文,思其人,必将有闻其风而兴起者矣!

 

李济华居士事略

 

李焕虨

 

居士讳韡,字季华,姓李氏,书香传家,代有闻达,我如皋望族之裔也。生而聪颖过人,应对有度,童已为乡先辈所器重。清季甲午庚子两役,相继败绩,割地赔款,租借通商口岸,迫签领事裁判权,关税优惠条款及种种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莫此为甚,议变法,倡革命,相继而起,新潮澎湃,志士云从,君乃弃举子业,考入测绘学堂。民国肇造,君服务陆军测量局,余就学南京民国法政大学,君长我十龄,原属世交,相视如手足,过从甚密,每相晤辄纵谈古今盛衰世界大势,泛论圣贤大道先哲名言,有时探讨历代君王仁暴臣庶忠奸,与夫鼎革因素,究及君暴臣奸,君辄慨然以济世为己任,居恒曰:吾不能济全世,宁不能济中华耶?乃易字济华,旋以字行,所以明其志也。是年春夏之交,余二人在南京先后加入同盟会,皆景仰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之政治卓见,尤钦敬其逊位言和,爱国保民之伟大精神,南北和议既成,袁世凯就任总统后,同盟会由宋遁初先生筹备改组为国民党,其本部虽设北京,其中心仍在上海,特设交通部,孙公委居觉生先生为部长,君以袁仇视党人,阴谋叛国,尝赴沪谒居先生,归商周应时旅长,徐涛团长,乃组通如崇海泰旅宁同乡会,常假旅部开会,君慷慨陈词,多所建树,往来沪宁,沟通消息。民国二年三月廿日,宋教仁遁初先生首途赴京,在上海车站被刺,全国震惊,孙公急自日本返沪,筹划讨袁,袁益嫉忌,国民党部相继被封,国民党籍都督相继被黜,国民党籍国会议员相继被捕被害,国民党人创辨学校相继封闭,君每得一消息,辄忧愤填胸,奔走相告,若大祸之将至然,其忠党爱国也如此,江西李都督烈钧被免职,随在湖口宣布独立,黄克强先生密至南京,自任讨袁军总司令,予以声援,传檄讨袁,沪及皖粤闽湘亦相继声讨,居先生往来宁沪,策应其间,此为二次革命,卒以袁力已厚,讨袁各军相继失败,袁军张勋进入南京,搜捕党人甚急,君与徐涛乔装出城,潜回原籍,张饬缉捕,解省入狱,事急矣,密函友人援救,临刑获释,隐居沪上,民国四年十月,居先生奉命赴山东策动讨袁,旋任为中华革命军东北军总司令,君间道前往,供职总部,翌年六月六日袁死,黎副总统任大总统,旋复申令恢复临时约法,召集旧国会,居先生应召出席参议院,君返南京,又复相聚,追谈往事,不胜感叹!时与佛经为友,九年间,君应友人召出居庸关服务军旅。时余居京,特来相晤,畅谈佛理,越数载南归故里,北伐成功,尝游新都,旋复回籍,先后任县议会议长,建设、财政各局长,公路畅通,税无苛扰,凡所兴革,翕合民情,某年余归,乡人知与君善,争以相告,余闻之喜,趋城把晤,君则手持菩提,口诵佛经,而长期茹素早晚礼佛,已十数年无间寒暑矣!讲经说法,口如悬河,岂止背诵如流,实已精通融化矣!君谓余曰:千经万论,无非是教人生善止恶,无非是教人离苦得乐,余闻之,心有所感。廿六年抗日战兴,君离乡寓沪,卅年冬余自皖转苏,过沪往访,君持佛如故,谓余曰:吾弟此行,亦具佛心,人谓学佛是消极,殊不知佛发普渡众生之宏愿,实具大无畏之精神,佛云: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救世之心,何等积极,云何消极,日本既降,毛共作乱,还都三年,部署未定,乱益猖獗,余随中枢,播迁来台,君亦继至,初馆余家,既定居,联诸居士创莲友念佛团,精舍落成,莲友举行法会志庆,公推济华居士讲弥陀经,语语精辟,字字玑珠,声朗朗而貌庄严,听众清净,心往神怡,皆谓有生公说法之概,午退客室,瞑目端坐,怡然自得,相戒静侯自醒,静寂吃斋讫,端坐如故,闻之无声,呼之不应,抚其肤已冷,按其脉已停,而顶犹温,四肢犹软,延医至,中西医诊察至再,佥曰:脉息既停,以生理及医理言,应已西去,众居士皆曰,善哉,李居士已得正果矣,齐唱佛号为礼,遵其遗嘱火葬如仪,得舍利子舍利花甚伙,鲜明光泽,异乎寻常,斯诚正果之象,乃供奉念佛团,任人瞻仰,一时传遍行都,高僧踵至,佛教人士络绎于途,无不合十致敬,虔诚称颂,此诚如皋之光也,爰述其生平,以彰其行。

 

 

世间唯非常之人,方能作非常之事,其非常之事迹,又为龙天所拥护,而光扬于世,利益众生。所谓:‘龙天拥护’,‘龙天推出’者,余于李济老之往生及其遗集之出版,得一信证。

 

李公讳韡,字济华,以字行,江苏如皋人也。民初于南京加入同盟会,参与二次革命,事败入狱,临刑遇救获释,复往山东中华革命军东北军总司令部供职,以贯彻其护法之志。北伐成功后回原籍,先后任县议会议长及建设、财政局长等职,勋绩卓著。民国二十二年春皈依  印光祖师,法名智脱,从此一心念佛,其行持日课,早晚各诵弥陀经一卷,念佛号万声,从无间断。余初识济老是在四十二年于嘉义念佛会,时余服务军中,济老由别处新迁来嘉,一见如故。不久余与莲友数人,请济老演讲佛教三字经,余等视济老如师,济老待余等如弟,后来余退役出家,济老迁居台北,时一通问。

 

五十五年二月二十五日,余在佛堂,手持念珠,坐念佛号,忽觉眼前一片茫茫,一人穿长衫,状似济老,未待看清,即亲前接足一顶礼,起向西方冉冉而去,余随口说道:‘怎么就走啦!’声甫出口,人影不见,念佛课毕,即接济老先一日所写之信,内有‘济衰颓如囚赴市,步步近死,西方或不拒此贫穷孤露也。’之句,大似预知时至,驶函告别,阅后心生疑虑,晚间果得‘济老往生’之讯。济老生平劝余修净土,临终复示以灵感,惠我良厚。次日一早赴台北,于台北市莲友念佛团会客室中,见济老坐化于椅上,面目如生。大哉济老!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创宝岛坐化之伟迹,此非常人作非常事也,堪与肉身菩萨慈公老人媲美,一僧一俗,开台湾佛教史之新页。中外报章,争传奇事,其公子李定在美,初看报纸,已心疑是乃翁,迄得家报,乃知果然。

 

在济老灵堂中,余与旧日同学们,谈到济老前日覆余之信,能预知时至,皆叹为希有,于是众议搜罗生平墨宝,发行遗集,并嘱余回去将该信妥寄台北,讵料余回到佛学院,因忙于学僧月考,竟忘记此事,四月廿一日早粥回寮,坐在教务处公文橱边念佛,忽然见一古装巨人,驾一马车,向余驶来,近前一勒缰绳,二马停住,伸手向余道:‘快,拿信来!’余心想拿什么信?他指橱说:‘拿回信。’余恍恍惚惚,起身去开橱门,当手触到橱时,才清醒过来,乃大为惊奇,开橱检视,在抽屉中检到济老给余之最后墨宝,顿觉无限惶愧。济老非常人也,坐化非常事也,故其遗留世间,预言往生之信,堪为信愿念佛往生之证,实龙天所拥护而推出之也。

 

至于遗集出版事,颇费周折,然余相信其终必问世也。初以结集资料困难,时经年余,未见端倪,嗣蒙诸师友谬爱,委以编辑之责,余本感恩图报之旨,不自量力,慨然允承。旋由知远法师寄来收集遗著约六千字,因资料太少,无法出书,又经年余之张罗,一无所获,亦不气馁。迄客秋因事赴宜兰,途经台北,适逢济老女公子李宁小姐举家赴美,特请她于检拾行装时,看到乃翁片纸只字,悉数给余编辑遗集。蒙她检交早年作品八千余字,吉光片羽,弥足珍贵。客冬余在木栅主七,圆满之夕,与知远法师到济老令亲程观心居士家,会商遗集出版事,并告以函札亦在收集之列,承观心居士复交付信札三件,加上余所保存之两信,总计二万余字,决定先行付印流通益世。永宝遗徽,增缘淑世。虽知收集未全,遗珠难免,只好留待再版增订矣。

 

本书出版经费,由程观心居士函告济老在美公子李定先生汇寄美金百元作基金,不敷之数,由程观心,吴海峰二居士乐助完成;而出版工作,则多蒙知远法师,萧楚英居士等鼎力协助。又蒙印顺长老垂慈撰序,朱镜宙老居士锡象赞,周邦道老居士题专,朱焕虨律师惠赐济老事略,敬并志感。

 

释广化敬撰 五十六年佛诞节后旬日于雾峰护国寺

 

李济华居士遗集

 

慈航法师审定 普劝净业同仁发起组织助念往生团文

 

‘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临到我’。古德对于临命终人,悲切自他,至矣尽矣。

 

人类是十法界中六凡之一,位居三善道第二,佛教史上,很多即人成佛的故事。我们何幸而能得到人身,因为往昔因中,受持过五戒乘法的原故。‘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这是我们平时所应深自警惕的首要一点。

 

释尊在二千多年前,示现人身,出身于世,以大悲心而为体故,于一切时,一切处,为现前及当来一切众生,用种种因缘,‘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著’。已度今度当度,不可数计。最明显的,是夜睹明星成正觉时说的:‘奇哉!大地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者,不能证得’。首先指出生佛平等和生死根本,几句至当不二的话,这样的大声疾呼,我们何能再推聋装哑不依教奉行呢!

 

人身既已感业受生,必须完毕这一期四大假合的妄报,死而后已,值此生而未死的中间,穷三藏十二部,找不出一法能教人不死。所以四不可得经上说:‘不死不可得’。

 

世俗的人,看看生死寻常得很,佛眼看看最是一件大事。这番话是提醒大家既然出生以后,没有一个人,能逃避一死。照这样说,我们不久的将来,每一个人,不是都要死吗?对得很呀!举一个例证告诉你;清末的人,虽还看到少许,元明以上的人,那就一个看不到了。‘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法尔如是如是。可惜愚痴的人们,‘迷失本家,误入险道,流浪生死,无有出期’。尘点劫中,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亦复如此。一味的忌讳死,一味的怕死,甚至千方百计,妄求长寿,要晓得四不可得经上,也说:‘长寿不可得’。

 

人生到了,‘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威势悉皆退失,一切亲属悉皆远离,乃至珍宝伏藏,无复相随’。这时候,‘万般将不去,惟有业随身’了。就此可以知道,我们受业力支配,糊里糊涂来的,若不认定方向,凭愿力预先找个去处,不将如入宝山空手回吗?须知佛是人人可成的,净土是人人可生的,况且阿弥陀佛,还誓愿应机接引,怜念众生,如母忆子呢。但是枉入诸趣的人们,不知就路回家,不能亲近佛缘,以致无限期的,不是游历三善道,就是游历三恶道,从迷入迷,佛亦其奈之何?

 

所以了生脱死,是人类最大的一件事,死的时候是每一个人最大的一件事。‘三贤十圣住果报,惟佛一人住净土’,二死永亡,谈何容易。能免分段生死,非断见思二惑不可,破一分无明,证一分真如,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均在了生脱死的过程中。

 

一种具有善根的人,或稍明佛理的人,不用说,总想利用这一次生而未死的中间,自求安排自己死后的出路。方便多门,契机即得。经过信解因地的功行,必定得到果地的分证,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果定律,毫发不爽的。

 

生佛一如,‘凡有身心皆当成佛’。在漫漫长夜的生死此岸,何时才能到达究竟清净的涅槃彼岸。‘道源不远,性海匪遥,但从己觅,莫向外求’。‘十世古今,始终不离当念,无边刹土,自他不隔毫端’。迷悟毫厘千里,在于当人的一心。若必须从闻思修入手,三藏十二部,禅教律密净,须者求之。

 

法门无量,门门可以深入,自人身至佛身,有自力和他力的不同,不是可以幸致的。惟有释尊显示的,求生西方净土法门,是三根普被,凡圣同资,方便中之最方便,捷径中最捷径。属于净土宗之显教诸经,如佛说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经,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楞严经大势至圆通章,阐发教行,义尽于斯。末法众生的根性,最为契机。

 

所以彻悟禅师示众的八项语录:(1)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是学道通途。(2)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为净土正宗。(3)以摄心专注而念,为下手方便。(4)以折服现前烦恼,为修行要务。(5)以坚持四重戒法,为入道根本。(6)以种种苦行,为修道助缘。(7)以一心不乱,为净行归宿。(8)以种种瑞相,为往生证验。凡我净业行者,是不可不知道,依教奉行的。晋莲宗初祖慧公,依净经教义,建立白莲社于庐山,缁素景从者,都百二十三人,如刘遗民,雷次宗等道友,皆能实践既往生而随圣众来迎之生前宿约,风行已久,诸祖相承,这是众所周知的。

 

莲宗二祖长安光明善导和尚,临终正念诀曰,‘世之大事,莫越生死,一息不来,乃属后身,一念若错,便堕轮回’。死的时候,正是能否当下了脱,一次正确的考验,其重要性如此。

 

准观经第十五观及第十六观云,凡中品下生乃至下品下生,这四品中往生的人,命欲终时,均须遇善知识,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亦说法藏比丘四十八愿,终至令其十念,始得往生。我们生当末法,障深业重,根性薄弱,何能一念不错,又何能幸遇善知识,所以人人有被助念之必要,助念往生的法门,可以算是对善知识的特约邀请。

 

人类的最后刹那,多生及今生的善善恶恶,顿时现前,恰如仅有自己能看的一幕电视,他人不得而知,这样的独影境,态度失常,不能自主,‘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父子兄弟,不能相代。我们假若自忖不能在中品中生乃至上品上生往生的话,又复自忖临终不能正念分明的话,只有组织或参加助念往生团,以期自他两利。临命终时,是可以做得到越三祗于一念,判凡圣于须臾的。凡我净侣,不可等闲视之。

 

极乐国土,大开来者不拒之门,欢迎十方众生,愿生必生。但往生与否,品位高下,不是绝无条件的,类如普贤愿王,净发三心,一心不乱,悉属上品正因。上中、上下、中上、中中、四品,亦须各修法要,感应道交,临命终时,自然蒙佛放光接引,以上是一念不错的人。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四品,就中并非没有念佛的人,临命终时,一念难免不错,稳当点,还是借重助念的好。况且平时不念佛的人,即便是五逆十恶,临终信从善知识的劝告,至心具足十念,即得往生下品下生。可见得是个个人都可以往生,问题是遇到遇不到善知识,和信从善知识与否,念不念佛。往生助念法门,实契中下四品之机。

 

临终一念若错的人,便堕轮回,就是大彻大悟的,也不能例外。五祖戒,草堂青,断崖义之流,尚不能了,而再一受生,想想可怕不可怕。

 

助念往生法门,乃净业行人的一大帮助,其功用如下:

 

1)直指行人,往生方向,勿再错路。

2)开示行人,正念分明,万缘放下。

3)消除行人,一切障碍,不为魔乘。

4)欲令行人,背尘合觉,离苦得乐。

5)证明行人,生西的瑞相。

 

上来是简约的说明饶益行人的几点,诸助念者的本身,不是没有法益的,其功用如下:

 

1)与佛愿相应故。

2)临场实验故。

3)净缘增上故。

4)自未得度,先以度人,菩萨发心故

5)是娑婆的善知识,是极乐的招待员。

 

此一法门,仪式简单,费用微末,只要会念佛,就是善知识,并不影响推行已久的荐亡佛事。

 

印光净祖的临终三大要,弘一大师的人生之最后,近代两大导师,苦口婆心之说,我们能不实力奉行吗。

 

人身既失,万劫难复,命在呼吸,时不可失。我今顶礼十方如来,莲宗诸祖,净光照我,慈哀摄我。普愿净业同仁,及与善信,团体的或个人特约的,订定规章,各别组织某某助念往生团。切实进行,蔚为风气,做到人人生不空手,死必归西。谨披诚意,非敢侈言,凡属净侣,盍兴乎来。

 

最后敬录普贤大士的警众偈语,来结束上来的一番话,以终所云。偈曰,‘是日己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又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笔谈

 

佛法大海,惟信能入,华严经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信什么呢?我们必须深信因果,从前作了许多善善恶恶,所以今生得到六道轮回之果。

 

古人说的:‘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善恶二业,一切都是自作自受,亲如父母兄弟,也不能相代。

 

古人也说过:‘假使千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不可就眼面前的看法,估计因果,世上的人,每每有颜子夭折,盗跖长寿,善人受祸,恶人得福,这是什么道理呢?须知因果是通三世的,现时的夭折,长寿,受祸,得福,是结的前世的果,就是今生受者是。

 

千经万论,无非是教人生善止恶,无非教人离苦得乐。

 

诸佛菩萨,以大悲心为体,从体起用,欲令一切众生皆能解脱,但是佛度有缘人,譬如日光普照,盲者不见,非日之过。

 

人们若能敬信三宝,(佛法僧),依教奉行,知道眼前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空假幻相,浮而不实,凭借此短暂之一生,从此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尽人生本分,在尘不染尘,人心即佛心,浊世即净土,所以凡人只知道怕苦,是没有用的,必须要不造苦因,才算是明了佛理,所以佛学说得清楚,‘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实在不错。

 

佛法是不重现实的,知道善恶因果的循环受报,既然止恶向善,则过去的一切恶业,皈佛求忏悔,必能众罪消灭,相反的也能善根增长,但是今秋种麦,来年初夏始能登场,不是当时可以成就的,学佛的人,如播麦种一样。

 

上来是略说因果定律

 

兹再谈谈苦果,六道轮回都是苦果。天、人、修罗、饿鬼、畜生、地狱这是世间六凡,佛、菩萨、缘觉、声闻谓之出世四圣,合四圣六凡,谓之十法界。

 

学佛的人,因为三界不安,犹如火宅,务须了脱生死,在生种一切出世因缘,必定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丝毫不爽。

 

众生均有佛性,迟早皆当成佛,五凡的人类,成佛的机会最好,古人说过:‘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所以人人都宜把握住此生,勿使入宝山空手回去才好。

 

再谈谈人生,大家都有的八种苦处,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蕴炽盛苦等八种苦。佛经上说得很清楚,说起来很费时,仅就病苦死苦之前因后果略说一二。

 

病苦的前因,是前世多杀生,今生贪食欲,佛制戒律以不杀生为首戒,因为‘凡有身心,皆当作佛。’所以佛眼看一切众生在六道中,莫非前生父母未来佛,食肉不是吃的前生父母未来佛的肉吗?就世法上说,也有一句:‘病从口入’的箴言,病有种种的不同,远因不外佛说及世说两种,用什么方法来灭除病苦呢?一、戒杀,二、放生,三、佛事功德回向一切被害众生。‘千百年来碗里羹,怨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方今人欲横流,兵连祸接,这是共业所感的表现,被害的人,纵然身无重病,所引起的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诸苦,不将无病呻吟耶,杀业有如此之后果,不但‘人死为羊,羊死为人。’冤冤相报,无有穷尽,可怕不可怕!

 

死苦的前因,是凡夫既然生在三界以内,必有分段生死,任何人都免不了;一切佛法,没有一个法子教人不死,只有教人了生脱死,求出三界,或求生西方净土的方法。

 

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要涅槃时,说了一部法华经。法华经是为一切众生说‘一大事因缘,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所谓大事因缘,众生生死而已,后来古人常作这样说:‘无常迅速,生死事大。’假如不了解这点人生太可惜了,要晓得人身是受过去世持五戒之因而得到的,是受业力支配而来的。驴胎马腹,人间天上,不知来去了多少次数,总不曾有一次能出三界,此生假若还不自觉悟,不还是和以往一样,依然头出头没吗?若能当下了解生死轮回,苦不可言。那惟有自己拿定主张,自求出路,求仁得仁,决非难事。

 

人身难得而易失,若听其自然,仍然不能自主,这是薄德少福的人;若闻了佛法以后,毅然坚定信心,开始循往昔走错了的路,就路回家,终必得到圆满的极果,推想到一切诸佛,从前不也是和我们凡夫一样吗?‘彼既丈夫我亦尔,何得自轻而退屈。’人佛之分,事在当人一念耳。

 

吾人具此四大假合的色身,不信佛的人,当然得不到出三界六道轮回之果,若信了佛理,自己就不肯一误再误了。

 

凡夫无论矣,学佛的人,对于死苦,认为是一个机会,正如学生平日所学的功课,人生到死的时候,恰如考毕业一般,功课不好的人,不免降级,较好的人,不外升级或留级两种。升、留、降级都不是学佛的人志愿。学佛的人,必须经过一度的最后分段生死,才能出三界,了生死。

 

总之,成佛是人人有分,能成佛不能成佛,其中大有道理。佛性是人人本具的,不劳向外驰求,人病不求耳!苟求之当体即是,佛无妄话,饶益众生,从不望报,如此伟大无上甚深微妙法,实乃超空间和世间的一切,是智者所公认的。随笔偶谈,仍祈指正。

 

四不可得

 

具缚众生,无始以来,‘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从迷入迷,无有穷期,悉皆邪执之故。‘一切邪执,皆依我见,若离于我,即无邪执’。众生妄想执有人、我、众生、寿者,认四颠倒为实我体,此如来视为堪怜愍者。

 

每一众生,老、病、死,是必经的过程,任何有情,都逃不了这个生住异灭的公式。感业受生,一期妄报的色身,是因缘假合的五蕴,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的,仍然是造惑润生,头出头没。此所以‘虚空无边故,世界无边,世界无边故,众生无边,众生无边故,心行差别亦复无边。’

 

‘如来正遍知,众生性颠倒’。如来以为苦的,众生每以为乐,众生以为乐的,如来无不以为苦。众生从于无始,又何曾得到真乐呢?一切所希求者,都是基于这个色身而妄执我见。不明白‘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是中道义’。更不明白‘六根不恶,还同正觉,智者无为,愚者自缚’。尤其不明白‘五蕴山中古佛堂,毗卢日夜放圆光,个中若了非同异,便是如来遍十方’的道理。

 

色身一切,以我为出发点,恒审思量,相续不断。明珠存在衣里,而反自不知,穷露他乡,流浪生死。在无量的生死中,那一次不是,诸根散坏,威势退失,亲属远离,乃至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无复相随。试想能可带得走的,究竟是什么?必定是‘万般将不去,惟有业随身’。

 

身为苦本,舍生趋生,不过是改头换面,变更形式,不到‘发真归元,十方虚空,悉皆消陨’的时候。都是免不了如搬家一般,何必太重视此生色身,而忘了不去不来之法身呢?执我的众生,错认此短暂的色身为实我体,一切以我为前提,不顾种种背理非法昧良无耻,只求于己有益,从不顾全他人;然而那知凡事不合理智者,又那能与人和平共存呢?基于一二人的私欲,大而世界动乱,下至破坏社会安宁秩序。无尽灾害的源泉,皆由执我之咎。

 

至若仅求自身福利,并非向外侵犯,如青春常驻,健康非常,长生不老,寿命无量等的妄求,一切并不可得。

 

不要说穷三藏十二部,找不出一法,是满足众生,贪、嗔、痴、私愿的,就是为求长寿而求法的,亦复了不可得。例如:净土宗昙鸾大师,尝研究四谛佛性,注解大集经,半途罹疾,转求长生之道,冀得穷佛之蕴,退而学仙,竟得仙经十卷。入山依法修治途中,遇天竺三藏菩提留支。问曰:‘佛经中长生不死法,有胜此仙经者否?’留支唾地曰:‘此方何处有长生法?纵得长生,终轮回于三有而已’。即以观无量寿经授之曰:‘是大仙方也’。鸾顶受,焚仙经,一心修净业,自号为玄鉴大士,寿六十七,净土宗有尊为第三代祖师者。

 

所以一切众生背觉执我,念念迁流,沉沦生死,终是如春蚕自缚。若能明了‘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即当欢喜信受。四不可得经云:

 

常少不可得。    无病不可得。

长寿不可得。    不死不可得。

 

印老人的契机开示

 

笔者自皈依  印老人后,因相隔遥远,久未往苏州亲近。民二十五年宝华山各期传戒,在戒期中,由启建水陆道场的斋主,邀笔者偕往宝华,散期时已近端午节,始经栖霞专到苏垣向  老人礼座,以遂向慕之愿。当蒙嘱令礼敬浮海供奉在苏之维卫佛,及往灵岩小住,并开示法语如下:

 

‘大劫临头,大家不能安心了。自救救人最切要的办法,是多念观世音菩萨。自己行住坐卧时时念,处处念。也要劝人行住坐卧时时念,处处念。遇到不信从的人,不必勉强他。要晓得念佛的人,最后是向念佛的路上去。不念佛的人,暂时还是留在背道而驰的路上。多念多念!要紧要紧’!

 

斯时国家统一,政府励精图治,正锐意从事建设,以期完成民生主义的阶段,毫无风雨如晦的暮气。讵料一年以后,七七事变,忽掀起世界动乱的导火线,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酿成人类空前的浩劫。此岂吾人始料所及,圣者印老人早于一年前见在机先,耳提而面命之,宁非不可思议者乎?

 

‘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忘,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世变方殷,乃众生共业所感、共业可转,同中有别,事在当人知所趋避而已。

 

诸佛菩萨,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值兹灾难不已,实施拔苦弘愿,此其时也。得度与否,事在当人当机与否而已。常时教人老实念佛,求生西方的印老人,何以又教人念观世音菩萨呢?众所周知的,观世音菩萨,娑婆世界众生称之为施无畏者,处处恐怖,人人恐怖的现前,若能一心念观世音菩萨,一切时,一切处,只要发出求救的信号,观世音菩萨,即寻声救苦,悉令解脱。众生不求佛力加被则已,若求佛力加被,此时当以多念观世音菩萨最为契机,所谓佛度有缘人。莫不获显机冥益,感应道交。印老人又何以说,不信的人,不必勉强他呢?因为他们既不信佛,善根未成熟,刚强难化,若直言极谏,反易招致他们谤法慢教,罪上加罪,不如暂时各走各的路,也未尝不是契机。

 

笔者是心悦诚服,依教奉行,二十年如一日,总总逢凶化吉,履险如夷的事,说不胜说,今既感  大士之默佑,复感恩师之指示,特揭而出之。普愿见闻者同念  大悲观世音菩萨。

 

佛教教材的资源

 

佛教自有其无上甚深的教理,竖穷横遍,没有时间性,也没有空间性,是超世间的。其目的欲令众生,离一切苦,得究竟乐,不是凡夫知见所能臆度其万一。

 

从本以来,无言说相,无名字相,无心缘相,毕竟平等。乃真如不守自性,无明一念,境界为缘,于是虚空无边故,世界无边,世界无边故,众生无边,众生无边故,心行差别亦复无边,相续不断,无有穷尽。若欲有人,翻邪归正,止恶生善,自净其意,依教奉行,无不渐次解脱,入佛知见。

 

无明之相,不离觉性。凡有身心,皆当成佛,不过有理即,名字即,观行即,相似即,分证即,究竟即,未成佛到达成佛,有六个顺序的阶段。木中火性,是火正因,不假方便,能自烧木,无有是处。诸佛度生,方便多门,归元无二。

 

与娑婆世界有大因缘的观音大士,楞严会上,在他自证的圆通法门有‘此方真教礼,清净在音闻’的两句偈语,由耳根得通的过来人,指示了一条契机的捷径。开慧高于诸根,上焉者反闻闻自性,其次随类而得解。今去佛时远,惟有仰承如来善巧方便,假以言说引导众生。但是世间好语佛说尽,黄钟大吕之音,究竟不同凡响。佛教的言说,是有崇高的领域,及其肯定的范畴,不同魔外,邪说横流,漫无准则,别有作用。所以佛教的教材,是不能离开佛说,所以资料的来源,内在的是自心,外在的是三藏。

 

一切众生,先天的各有自性清净心,具足无量性功德,内而见闻觉知,外而大地山河,无非妙明心中所有物。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众生,是心是众生,万法唯心,离心即无六尘境界。会德不远,当体本然,自性三宝,自性四宏,乃至本性自具的一切,不可思议,无不从自心中流,亦无不还归此自心。乃至复本心源,终极的境界,是身土不二,理智一如,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在未得解脱之前,古德云:学道先须细识心,细中之细更难寻,个中寻到无寻处,方信凡心即佛心。又云:道源不远,性德非遥,但从己求,勿向他觅,觅固不得,得亦非真。每一众生,自心中悉皆具备一部没字的教典,所以资料的来源,内在的是自心。

 

无量法门,总是对治众生一切烦恼,饶益众生,离苦得乐,过去如斯,现在如斯,未来亦复如斯,除三藏圣教外,并无任何发明。历来代佛宣化的诸大德,不过是从三藏的圣教中,找出些应机的材料,更须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譬如考古家,发掘出来的古物,公诸世人,是信而好古,述而不作的。

 

佛教从于无始,只此一家,并无分铺,自我守则,惟有言佛所言,应机宣教,不伪造,不居奇,不趋时,不阿俗,不名闻利养,不分列门户,不裨贩如来,不反食师子。否则谤教谩法,自堕魔外,一盲引众盲。相将入火坑,因果定律,是逃不了的!佛徒对于佛教言说,除向三藏圣教中,批发一批教材外,是不能擅自编辑教材的,所以资料的来源,外在的是三藏。

 

再印阿弥陀经白话解释缘起

 

三界众生,一期报尽,生死不了,必堕轮回。

 

净宗第十二祖彻悟大师云:有十种信心,(1)信生必有死。(2)信人命无常。(3)信轮回路险。(4)信苦趣时长。(5)信佛语不虚。(6)信实有净土。(7)信愿生即生。(8)信生则不退。(9)信一生成佛。(10)信法本唯心。

 

阿弥陀经,是众生了生脱死,往生西方的指路碑。亦即彻祖所说六至九信的实录,真是所谓:‘一条荡荡西方路,直下回家莫问程,自是有家归便得,故乡风月有谁争。’

 

念佛的人,对于以上义理,需要弄明白,事实上明白的人,固然不多,想要明白的人,亦无法明白,因为此需明师加以指示,如离开了明师,不亲近善知识,流弊所至,不是专为自求了脱,即是只求人天福报,甚至神佛不分,瞎练盲修,危害甚大!

 

黄涵之大善知识,应病施药,作白话解释,使人读之一目了然。此解是净宗第十三祖印光大师鉴订的,今值印祖寿世百周,僧腊八十,圆寂二十年纪念,本团莲友吴海峰发菩提心,劝进行者。独出净资,再版○○册,广结净缘,愿同念佛人,共生极乐国,见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民国四十九年庚子十二月十二日台北市莲友念佛团

 

影印药师经缘起

 

佛为无上医王,一切众生,凡服此万应灵方阿伽陀药,无不药到病除,各遂所愿。十方医王,在过去因地中,何莫非病患者?今之病患者,亦莫非未来之医王,自利利他,互为因果,此吾人首须明了者也。众生从于无始,以至今生,无明烦恼,相续不断,华严云:‘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依业受报,无有已时。’恶业病源,千差万别,不外身心二法,诸佛对治,不外显密二教。显如一切契经,□案处方也;密如一切真言,丸散膏丹也。讳疾忌医者,诸佛相逢,亦无如之何!其有自知病苦,而力求解脱者,当从依教奉行,始行的功,行持之有恒,终必业销智朗,复本心源,复活法身慧命,尚著奇效,治疗色身寿命,尤其余事。

 

药师琉璃光如来,因地发十二大愿,果地度无量众生。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具足显密二教,能救一切病源,治无明痼疾。

 

丁敏之居士为求追报亲恩,恭写是经全部,本团张国安莲友见之,欢喜赞叹,以此因缘,深感未得解脱之一切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受苦,若有见闻此药师尊经者,悉应恭敬供养、书写、受持、读诵,广为人说,离苦得乐,可断然也。爰集净资,影印二千册,广结法缘,同登寿域。

 

中华五十年四月佛诞日台北市莲友念佛团

 

再印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缘起

 

法界众生,皆以善恶之因,感苦乐之果,世尊怜愍众生,说法四十九年,无非欲令一切众生,生善止恶,离苦得乐,增一阿含经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一切教海,诸大小乘,八万四千法藏,无不从此一四句偈流出。

 

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当成佛,只要依教奉行,终可就路回家。

 

世尊初成正觉,于华严时说华藏世界,诸佛菩萨依正庄严之相,于方等时说极乐世界,一切众生依正庄严之相。此二世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乃显示众善本行之果。

 

复于法华时将涅槃前,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示地藏大士,在弥勒未成佛前,永为幽明教主,使世人得报本荐亲,说恶道众生依正业系苦相,是警策诸恶莫作之因。

 

善恶报应,苦乐因果,净秽二境,业感如是,吾人宜当深信勿疑。

 

净宗八祖莲池大师本经序有云:‘布帛粟菽,平时不如明珠,凶年则为至宝。救末法凶年,此经至为契机’。又九祖蕅益大师,初辟佛,年十七阅莲池自知录有感,二十岁丧父,读地藏经,即发心出家,解行俱急,即生成就,感人之深可知。

 

本团莲友○○○夙植德本,孝思不匮,鉴于世乱方殷人心险恶,多植恶道种子,难免枉入诸趣,特独出净资,再版○○册,广宣流布,纪念本团佛堂落成,所愿仗佛悲心,地藏本愿,净祖言行,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去,挽回劫运,敦厚风俗,止恶生善,圆满善提。以此功德,回向尊亲,增福增慧,国泰年丰,人民乐利,法界有情,同圆种智。

 

民国四十九年庚子七月地藏圣诞日台北市莲友念佛团

 

常惺大师二三事

 

如皋常惺大师,是华严莲社南亭导师的法师,也是竹林精舍佛声监院的剃度师,本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四日,届二十周寂日,生前师友弟子,拟就其潜德幽光,遗闻轶事,集成专刊,以资纪念,行见鸿章钜制,美不胜书,笔者谊属同邑,素仰其顿开圆解,辩才无碍,著作等身,作育僧材,洵属当代龙象,人天眼目,祗以劳燕分飞,甚少亲近,谨就若见若闻,敬举一二事实,以志景仰。

 

清末愚昧的当局和名流,提倡庙产兴学,不遗余力,一时风气所尚,俨若狂澜,幸赖印光大师及诸长老,向政府力争,其祸始平,如皋诸山,各有甲产,足以自给,痛定思痛,为自全计、遂派遣范成绍三等老法师,就学于外,并在本邑合办僧学一所以弘后进,如皋地藏庙出家之常惺沙弥,民国初年,由僧学校升入如皋省立师范学杖肄业为高材生,该校适因某项学潮问题,奉令须开除为首滋事之学生数人,但学生各有背景,未便轻率从事,势利的当局,竟将毫无后援品学兼优的高材学生常惺,独予开除,以塞其责,舆论哗然,时笔者适因国是被通缉避居沪上,里人传说如是,抚今思昔,开除云者,反使常惺大师巍巍然为比丘界一代高僧,转凡成圣,恶因缘即善因缘,于此益信。

 

常惺大师受此意外刺激后,即锐意佛学,步范成绍三等老法师学后,外出游学,智慧不可思议故,未几即蜚声国内外佛学界,(其事迹另由师友弟子发挥之)。如皋地方人个性,狃于安乐,安上重迁,不求进取,对佛法亦不例外,自民国十三年谛闲老法师,应化在皋讲经以后,继之而培养地方人士,尊定佛学基础者,常惺大师功德最为伟大。民十四常惺大师,因爱护桑梓,专归故乡,做通俗演讲,或个别开示,接引初机,相当时日,演词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听众满足,得未曾有,从此以后,改往修来,止恶向善,翻邪受皈者,受持五戒或菩萨戒者,接踵而起。讲过多次经,放过一次戒,创设了佛教利济会一所,请了碛砂藏经全部,城市如此,乡区亦皆观感兴起,七七事变前,地方佛教的勃兴,谓非常惺大师之力而谁。

 

七七事变后,范成老法师,得聂云台老居士等之助,在沪创设难民收容所于赫德路佛教净业社内,笔者与胡松年老居士被邀担任所内施粥事宜,常惺大师亦卓锡该社,同社相处,亲近之日较多,得获德益匪浅。民廿七春初,常惺大师和范成老法师,假佛教净业社设斋作东道主,在座有范古农老居士等,或相隔已久,或经年未遇,闲话别情,主伴至为尽欢。是时常惺大师,病已沉重,犹复力疾为法努力,手不释卷,其治学也如此,随缘赴感,其度生也如此,悲智双运,解行俱急,常惺大师始能当之。冬十一月廿四日圆寂于上海牛庄路佛教疗养院,俗腊四十三岁。

 

奇花瑶草得气之先,大吕黄钟不同凡响,大师革新佛学,造就僧材众所周知,与太虚大师齐名乃先太虚大师而缘尽示灭,诚为佛学界无可弥补之最大损失。今倏忽廿年除暂以文字纪念外宜:

 

一、扩大征求大师生平道行文学应化事迹留供编入续高僧传。

 

二、相约本刊同仁他日反回大陆就大师灵塔前作虔诚的礼敬。

 

项子清居士往生事迹

 

项本源,字子清,清名智源。安徽歙县诸生,国学造诣极深,尤精小学,世居苏北如皋,终其身执教鞭,以故桃李满大江南北。居常不苟言笑,道貌岸然,士夫咸爱慕之。民国十三年,谛闲法师应沙健庵居士邀请,莅如皋请弥陀经。开经日法师上香时,子清当为向未见闻之庄严所感动。热泪盈眶如丧考妣。时节因缘,入佛机熟耳,此乃济华在场所亲见也。

 

未几,即函求  印光法师授法,赐予法名智源,从此由儒入佛,不但与夫人吴氏长斋念佛,勇猛精进,因之向来从儒之门弟子,转而学佛,蔚为风气,受其潜移默化者,比比皆是。济华即承其介绍皈依印光法师之一,民廿二,往泰州光孝寺受菩萨五戒,民廿四,仁山法师莅皋,讲楞严经七旬,子清未虚一席。

 

自皈佛后,十余年如一日。凡遇法会道场,无不如法作随缘众,著有沙门不礼王者论序文,及佛学劄记甚多,惜因世乱散失。

 

尼僧常慧,戒行俱急,其手创之广慧庵净土道场,子清以寒士地位力助其成。

 

民廿五,偶罹微疾,自知不起,舍报前一日,犹在病榻合掌向济华称为大善知识云。(因济华发起请仁山法师讲楞严经之故。)斯时四众道友,在病榻前为其助念经七日夜,佛声未断,了无病苦,唇微动,举右手向西作礼佛状,额出汗,大如豆,最后顶温侧卧而逝,卒年六十五。

 

吴毓祥居士往生传

 

吴毓祥,江苏泰兴人,继先世业医,仁心仁术,忠厚慈祥,乡里咸爱戴之。其先尝独资修葺庙宇,深信佛教,历代相传至今。

 

年五十六时,患重疾,群医束手,虔诵观音圣号不辍,梦大士洒以杨枝净水,身发白□而愈。年七三时,忽行动迟缓,类似中风,家人礼诵大士圣号,时亦从而默持之。年七八除夕,忽谓家人曰:‘我将回家去,不再须尔等护伺了。’及阴正五日,又曰:“我还有十日决定回家。”正月十五(元霄)日晨,痰涌气急,口中犹微闻佛声而逝,卒年七九。是时其子海峰在旁,跪诵佛号,并无痛苦,室内忽闻异杳,及移尸极乐殡仪馆,待殓时,其子海峰随台北市莲友念佛团莲友多人,猛利念佛,刹那间,亲见其父尸侧,满布莲华,金光化佛授手,为其父作接引状,时在民国四十六年农历正月十七日午后三时。

 

吴毓祥皈依镇江金山江天寺方丈太沧和尚,已加入台湾台北市莲友念佛团为莲友,其子海峰,悉继承父志,亦皈依太沧和尚,并加入莲友念佛团。

 

吴毓祥居士往生事略

 

吴毓祥居士者,名医吴海峰大夫之今尊。性情忠厚,避难来台,经李济华居士转介,得皈依太沧老和尚,并参加台北市莲友念佛团,经于本(四十六)年正月十五日午时寿终正寝,各莲友闻讯较迟未及助念,其公子海峰执手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圣号,约两小时之久,并探其体温,肢足冰冷,心头以上则热。后移灵至极乐殡仪馆,乃邀请王天鸣居士等在灵前念佛,至下午三时入殓前,其公子亦随众念佛,见其父顶放黄光,并有莲花数朵,脚头一朵极大,围绕柩侧,后复见阿弥陀佛圣像高大,一手托一宝塔,一手覆其父头,身金黄色,即伏地大呼四字洪名,其家属恐其忧伤过度,往前扶之,则不复得见矣。惟在旁念佛诸居士,则均未能睹圣容,实深惭愧。综观以上瑞相,吴毓祥居士往生,殆无疑义。此其多生善根成熟,得善眷属助缘,同时亦足见弥陀如来大慈愿力,普被接引,深盼见闻者,同生净信,一心念佛,同愿往生者。

 

华严法会侧记

 

农历八月初二:为华严精舍例行法会,亦为南亭老法师诞辰。是日高朋满座,济济一堂,午斋毕,南老嘱吴海峰中医师,公开报告其尊翁老医师,吴毓祥临终瑞相。当即略云:海峰系医世家,佛为无上医王,能医众生慧命。既业世医,无不仰体佛陀慈悲,济世利人,所以不但是医世家,亦复是学佛世家。先世尝独赀修葺寺庙,于此可知。先父年五十六时,患重病,群医束手,求观音大士,梦以杨枝净水洒之得瘥。年七十随政府来台,未几,类似中风,起立须人。两年前,先父与家母,同日皈依太沧老和尚。从此益虔诚归佛,发愿加入台北市莲友念佛团为永久团员,获益良多。去年除夕,先父忽谓家人曰,我来年回去,不再要你们护侍了。及今正初五,又曰还有十日,我决定回去。及至元宵日早晨,痰涌气急,至中午安详而逝,面目如生。海峰深知先父年届七九,风烛草霜,幸得莲友念佛团发给之饬终津梁,平时领会,临终是人生最紧要关头。所以海峰惟有就先父耳边朗诵佛菩萨圣号,一面劝家人敛止哭声,不肯搬动。旋莲友念佛团闻讯,照章分班助念至大殓时为止。大殓之顷,海峰随众念佛之一刹那,忽然亲见,先父尸旁满布莲华,化佛临空作摩顶状,殓仪馆厅屋,因之既高且大。寿终之正寝,三日内余有余香。先父对于佛学,并无显著功行,有无内秘之处,不得而知。善终若此,甚承诸山大德和诸位长老放光,并得力于莲友念佛团之领导。衷心实深感激。南老法师聆悉之后,就其所说,南老度生悲切,不惟考询当时之真情实况,一亦示众生生死事大耳。

 

题宝华山隆昌寺留念册

 

庄严果海中,万行因华,约惟戒定慧三字,而戒为上首。此土浊恶障重,人身难得而易失,从迷入迷,枉入诸趣,不承佛慈,求出无期,故遗教经云:‘吾灭度后,汝等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是汝大师,如吾在日。’诚以戒乃人身之止境,佛身之胚胎也。千华岭隆昌寺为律宗首刹,亘千余年而未衰,迨见祖更发扬光大,祖祖相续,律风丕振,遐迩景从,当此末法,去圣时遥,赖有千华律宗,毗尼久住,俾众生得以超凡入圣,成就如斯功德,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斯则众生之大幸也,入此山者,幸毋空过!

 

民国丙子春题册

宝华山隆昌寺

妙柔大和尚

 

呈松法师书

 

松老导师座下:

 

奉五三来书,知西方寺佛七期中,善信俱会,想克期果证,必多成就如是功德者,脱心预道场,自他当不隔毫端也,闻  易老居士,赴会已久,法筵清众行人,得慧根增上,事理双修,净缘殊胜,仰慕之至!

 

现去佛时远,众生根性愈劣,人欲横行,不明因果,实堪怜悯,佛法大海,信为能入,背父逃逝者,诚不知自产丰富,体性平等,穷露他方,终无得家宝之一日,是在当前知识,作种种方便,应机广度,必使已信者增上,今信者精进,当信者翻邪反求诸己,就路还家,方契菩提本愿也。敬请质之易老,印可否,灵峰学会之议,服膺蕅祖,初合时要,欢喜赞叹,恭祝如愿,脱行解无似,自惭不易入选,适有同旅沪上之张涤珊老居士,(法名一留,世名援。清末在南通师范丙班时名博)闻  大德长者,将有此组织,亦克诚披露,愿所有益我善知识,常愿与我同集会,谨为介绍作一得力之净业伴侣也。张居士为印老门人,潜心大乘,精研正教,垂数十年,译述已多,易老闻之,能鉴其求哀忏悔,(在通校时原名博,甚承易老青眼有加,以负师恩而逃学东渡,忽忽三十余年,迄未有机缘亲近,然居恒拳拳也。往事如昨,渐悚无地,此张居士所言如此。)而许列法眷耶?乞为代陈,示覆。观音大士影印一册,脱久有供奉菩提社常住之愿,灵峰宗论两部,乃由佛学书局请到,兹敬谨呈上,余略。

 

二六年春二月下旬,之掘港西方寺,敬礼龙藏,归舟适遇马塘孙家窑准提庵住持僧九皋师,相与闲话。师乃直心相□,欢洽殊胜,师当发愿尽形寿不违本誓,阅二月书以报之。济华五、廿四。

 

九皋上人法鉴:同舟闲话,瞬将五旬,劫波迁流,如斯,如斯,佛教至今每易为魔外欺悔,非魔外之敢于若此,佛教徒本身不免自暴其丑耳。如来教化众生,千经万论,不过止恶生善度生而已。法门无量,行门亦无量,所谓‘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祗须依教奉行,终可一门深入。古德每多戒乘俱急,事理双修,在己则一生成办,在教则大振宗风。即或根器稍逊,若尽形寿,深信切愿,异日时节因缘成熟,必可超凡入圣。苟或裨贩如来,倒行逆施,奈何不地狱门前僧道多也。业无自性,当体本空,介尔一心起忏灭忘,在当人一念间耳。智脱闻法甚晚,而信守不敢稍懈,半日之谈,业蒙  印可,固犹灵山夙缘,亦可知

 

上人多生善根,猛利成熟矣,所愿承斯善利,广为传播,使恶习已深之同参,各自猛省,再勿自害害人,为魔外所乘则幸甚!末法众生,根器既劣,难闻正法,既闻法矣!是犹久病得良医,闇夜得光明,何可不向上一著,免入宝山空手回也。乡俗向不明了佛法,更不明了佛制,劝善重道,人同此心,凡我佛徒,以身作则,始必俗美,终必化行,随处度生,不待往生再来矣。马塘人氏,于佛教很多信仰,慧芬师应化一方,诚属当前僧宝,晤时烦以言谈质之。(下略)

 

致宗敬之兄书

民四十年七月六日

 

敬老我兄道席:企兄转来  尊作,拜读之余,仰慕  菽叟达尊兼三,非斯人不能有斯文,非斯文不足寿菽叟也。难能希有,心折!心折!

 

窈有感焉,华严云:‘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色,虚妄取其相,大种无差别。’世间果报,莫非往昔满业之因,直如过眼云烟,终非自力所能把握。吾人旅泊三界,必有归期,历来大智澈悟者,无不明了四大非自身相,六产缘影非自心相,一切浮尘幻化,因缘合离,当处生灭而已。于求不得者每妄求,于求必得者每忽视,此我佛世尊所堪怜愍。吾人极应自觉,选择此生之归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人病不求耳,乃者以  兄文彩过人,菽叟福报超倍,夙世善根,深厚可知,深愿吾  兄由世智转得文字般若,进而得观照及实相般若,并转  菽叟由世福而修出世福慧。

 

兄与  菽叟,若能时刻警惕,此生将来之归路,即须认与俗浮沉,虚此一生矣,佛法并无高玄,简言之可谓心学,心之体、相、用、至大。凡心佛心,一如一如,是在吾人之善自运用,成佛作祖,道源不外求也,虚空有尽,佛寿无量,昔儒者钱牧斋,祝友寿文中,亦陈入佛之请,今以  兄寿  菽叟机缘,乐为一言,济障深业重,幸文字万千中祗认识一佛字,不敢自私,伏希  仁者察复,若不以为愚妄,值此彩色分布,相续不断时,当机立断,则佛法方便有多门,归元性无二,须者求之,拜颂

 

六时吉羊

弟李济华合十 七月六日

 

覆彭华元居士(出家法名广化)函

 

华元同愿居士慧鉴:

 

廿七手书奉悉,藉谂安抵新队为慰。人生离集无常,足臻爱别之苦,未到解脱境地,究不免情执也。昨日参加普德佛堂浴佛盛典后,仍在小寓举行三字经研究,研究的是五蕴、六根、六尘、十二处,十八界等。座无  居士,殊为减色。上月人生集志第一页题为‘台湾的佛教光复了’。光复之责,事在慧根锐利,荷担如来家业者。居士夙植德本,及时为我教发扬而光大之,无任企盼。三字经研究约在七月初圆满,届时通知,如能惠予莅嘉尤佳。

 

此复,并颂

 

法乐。

 

学弟李济华和南 五月卅日

内子附笔问讯

 

致程郁霭(法名观心)居士函

 

郁霭居士净席:

 

我此次在尊处凡二十余日,能看到你初发心办道,使我得到莫大欣慰。人生一梦耳!吾人无始以来,真如不守自性,以致沉溺六道,头出头没。‘万般将不去,惟有业随身’。吾人既受业力支配,偶然出生今世,返躬自问,从何处来?既难得到切实答案,我辈其能不求我所愿之去出路。佛法最平等博爱自由,一切超出凡夫知见。

 

‘佛说一切法,对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须一切法’。一切心者,质言之,贪嗔痴三毒而已,发挥之则烦恼无尽,生死根本,刹那刹那,无尽无尽。佛慈悲故,说种种法门,种种行门,‘方便有多门,归元性无二’。吾人切须知因果,了生死,由‘信’而求‘解’,而加‘行’,方可差别‘证’得。

 

你夙根匪浅,莫空手回,即‘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我生平人入佛,必先契机,你今已机熟,宜多亲近诸大善知识,即知我言实非偶然,愿共勉之’

 

覆程观心居士函

 

观心居士道席:二十四日

 

惠书奉悉,欣悉尊翁身心清泰,亲友均安,不凭佛力加被,曷克臻此?深信切愿,当勤精进,愿共勉之!小疾于数日内即霍然矣。迁回台南后,绝交息游,瞬及五旬,除礼佛诵经外,无他兴趣。宗镜录仅余十卷,未曾圆满,祗以业深慧浅,平时并未作深切有系统之研读,终恐数他人宝,于我无分耳!

 

拟若干日后,将要旨撮要以正  仁者。八识规矩颂,为研究唯识学之最初一步。六根门头,凡圣同具。若无末那,无圣可欣,无凡可厌,此宗镜语也。小儿正航美,归期未定。家昌想劳劳国事,烦致意。如函  尊大人之便,代为致声何如?顺此祝  福

 

智脱和南  智薰随礼  小婿附问

 

致程观心居士函

 

观心居士道席;今届四十一年之最后一日,未来的美景想必充满了一般人的意念中,但我却是去日苦多,来日少,羡慕他人,更不得不感慨自我也。来函云以年终事冗,稍假时日,当来省亲。知  念以及:乡居甚安,‘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法华所谓一色一香悉皆中道实相,信不虚矣。前参预智老人讲心经时,曾签名加入世界佛教会发起人,当时填明假尊寓为通信地址。请注意随时转知,又南老面赠之法华尊经两部,其一已遵嘱转交台南市罗乃秋老居士,其一敬谨信受,祈便为南老一言。关于学佛有一二奉告之点,详另纸乞察。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权作年终礼品可耳。此贺

 

潭第新禧。恕不一一。净侣  智脱和南

十二月三十一日

 

古德智旭所著教观纲宗,有云:‘佛祖之要,教观而已矣,观非教不正,教非观不传,有教无观则罔,有观无教则殆’。教是教相,观是观心。诸祖所宗佛法,各主门户,判教观心,诸宗本可互通,独天台法华三昧,观法周遍,五时八教为教相,一心三观为观心,近代多崇尚之,举凡由人身至佛身,必须经过如华严之信,解,行,证;或法华之开,示,悟,入等等,否则众生仍然流浪生死,诸佛常住寂光,不能感应道交,所以诸佛证得自性真如理体,亦希望一切众生同证。法华偈云:‘诸佛本誓愿,我所行佛道,普欲令众生,亦同得此道’。然而教典渊深,有毕生不能窥其门径者,若一尘遮眼,银海迷茫,半句才通,铁围突兀,行人可不戒慎之哉?苟能解行俱急,自必克期证果;解急行缓,他人说食,我何能饱。舍利弗在楞严会上,自云:‘一向多闻,未全道力’。且沉滞在凡夫之列。可知行之法门,为行人之必要。观亦行也,观心又为行之首要之图。修行法要,如斯如斯。万法唯心,故心之体,相,用,大哉大哉!背觉合尘、此心耳,转识成智、亦此心耳。觉也,尘也,识也,智也,在于自我自心取自心,自观观自心,一转念之间而已。法华全部,前半为迹门,后半为本门,开迹显本,开权显实,释尊一代时教之极致,预斯会者,举手低头,共成佛道。现值减劫,又为末法时代,仁者顾法名而思义,所愿承受法益,得证法华三昧,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方不上负佛恩,入宝山而空手。质之净侣,以为如何?

 

永明禅师之宗镜录,清雍正帝推崇至极,都一百卷,共一百数十万言,内容浩博,六度万行齐圆,三藏十二分具举,可与阅藏知津同其价值,禅师禅净双修,师承者代有其人,其所行世之四料简,有云:‘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佛门誉之为万古一人。道力之入人心如此,世传禅师诞降,实惟慈氏下生,雍正谓不必慈氏下生,现同慈氏本说。懿欤休哉!此录系上海净友所赠,忽忽数年,尚未展读,兹订  阿弥陀佛圣诞日,开始敬谨诵读,约须半年左右,方能圆满,拟寄  居士随缘,必可邀寿祖默佑,急速成就也,谨以远闻,并祈代向十方佛祖作证    智脱再礼  四十一年除夕日

 

致程观心居士函

 

观心居士慧鉴:

 

上月下旬,曾手泐平安,拳致衷曲,想荷察及。新居开门见山,尽多诗情画意,更富文艺材料,惜脱无此佳兴耳,此间佛徒无健全组织,正信我教中人,正拟延聘隆泉法师卓锡,以期翻邪归正,如可实现,脱不虚此一来矣。善导寺药师法会想当殊胜,脱夙愿有约未成,同仁能谅解否?旧疾初愈,内人手疾亦僵持,业力不可转耳。中佛写稿事已自动中止,并闻,此颂

 

净乐

 

净业学人  智脱和南  十月廿九日

 

覆广化法师函

 

广化法师道席,久别忽奉

 

惠书,忭慰,忭慰。

 

嘱事已托善导寺佛经流通处照办,费用由济及王天鸣、俞安澄、徐文实君,会同供养,并此附闻。

 

仁者解行俱急,不仅佛教三字经同人放一异彩,将来成就定可预卜。济衰颓如囚赴市,步步近死,西方或不拒此贫穷孤露也。此复。顺颂净乐

 

净业行人  李济华和南  二月廿四日

 

民二十五年国历十月三日为项子清业师法名智源题主说词

 

佛如众生如,一如无二如,性真常中,本无一物,不守自性,即旅泊三界,流转生灭,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从生至生,由迷入迷,忘失清净妙圆如来藏性,此虚空、世界、众生、惑业,相续不断也。

 

今子清业师,背尘合觉,就路还家,当来复本心源,究竟清净,不违本愿,不变随缘,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此一点也,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净本然,周遍法界,能点所点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千江有水千江月,实相无住无不住。

 

祝赞

 

良月吉日  题主礼成  仰承佛力  放大光明  弥陀接引

莲华化生  究竟成佛  还度群萌  留此嘉木  永庇孙曾

 

四十年古四月一日香港荃湾鹿野苑明常老和尚掩关之吉献词

 

巍巍精室,普照十方,弘誓如海,不动道场。悲此火宅,演若多狂。彼岸非远,利济慈航,全修在性,六解一亡。果空异熟,位证金刚。明镜无垢,常住寂光。归敬鹿苑,一瓣心香。

 

敬步  智纯居士‘佛涅槃日省心莲社礼忏后步月’迭韵五古二首 并就正 志光居士

 

三福资净因,大乘尝读诵,我愿发菩提,如法广修供,沉溺诸众生,等持染净种,妄执攀缘心,讨贼出严楞严莫放纵。普度感慈恩,轮转应自痛,凡身至佛身,始终犹一梦,世尊同体悲,现起他受用,迷惑今觉知,竭诚呻深恫,月缺复月圆,证十八不共。

 

李智脱拙稿  庚寅三月 上己日

 

李济华居士遗集终

 

附录 印光大师开示李济华居士法语 民国廿二年二月

 

今为取法名为智脱,谓以智慧脱离烦恼,修持净业,迨至报尽,直登莲邦,如囚出狱归本家乡也。汝妇张氏法名智熏,谓以佛功德香,用以自熏,复以熏人,俾彼一切,内而眷属,外而亲朋,并见闻者,同受其熏,熏之久久,则浊恶凡夫,皆具如来戒定慧功德香气矣。

 

附录 印光大师覆李济华居士函

 

黄本严法名宗敬,严者严肃,即敬之存于心而表于外者,今又表之以敬,则于一切处,不致或有放僻邪侈之心,以此心念佛,则易得与佛心相应,而必可往生,如其所羡矣。

 

附录 追思

 

释知远

 

江苏省如皋县李济华老居士,宿有善根,禀性纯厚,早年戒杀吃素,笃信佛法,遂礼净祖印光大师,皈依为师,精修净业,深研大乘经典,发愿念佛离苦,往生得乐,行解并重,数十年如一日,宏扬佛法,不遗余力,寺庙法会,有必参与,组台北市莲友念佛团,费尽苦心,初假善导寺筹备,继借梵音园、法华寺举行法会,成立干事会,自任总干事,劝募基金,展开法务,苦心筹划,殚精竭虑,逢人劝信因果,信愿念佛,此种菩萨悲愿,求之当代,不可多得。宜其化缘将尽,往生时至,对众宣讲弥陀经既终,即曰:‘我要去了’!便端坐而化,众人助念,佛声不绝于耳。次日入殓,周身柔软,面目如生,火化后,得坚固子数颗,足证真修净土,必有寔证。当时报章刊载,传播遐迩,素对念佛生西怀疑者,转而生起信心,对净土弘扬,影响甚大。然临终四大分张,此何时也?预知时至,此何境也?苟非信愿坚固,当此时,对此境,而能强作主宰乎?普门品云:“观音菩萨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谓此老为弥陀使者,现身说法,也不为过。今念佛团全体莲友暨董事长王天鸣居士,继其遗志,领导之下,由破烂平房,改建而为一座矗立念佛大厦,莲友人数逐渐增加,远千人之多,推本逐源,当归功于济老一番苦心。兹当遗稿付梓之际,追思故德,模范后世,略以叙之,用作纪念云尔。

 

附录 默哀

 

程观心

 

~~本文转载慈明杂志~~

 

苍凉的二月天,空气冷得像看不见的冰,到处充满寒风和阴影。前几天是天天跑医院,谁想到现在跑到殡仪馆来了。这儿是个顶顶陌生不祥的地方,我茫然呆立在晕黄的斜晖中,任夕阳影子在脚下蔓延,不知往那儿走是好。

 

‘要不要来化装室,看看李老太太?’一张熟悉的面孔,带著满脸笑,站在距我有十码之遥的一扇半开著的门边,向我打招呼。

 

‘化装室’我一怔,难道人生舞台终结的一幕,仍需要粉墨登场?对了,我听人说过,那棵大树旁边的房子是停尸间、未大殓以前的死人,统统冷藏在那幢房子里,等待排定的日期,一个个临著来,搬到大厅中开丧。

 

远远望过去,隐约看见一个个横直放著的长方形纱罩,一阵寒栗打背脊骨冷起,恐惧淹没了悲哀,我踟蹰不前,再鼓不起勇气越过生之界线一步,去作死亡行列的巡礼。同时,忽然忆起一位现代诗人悼佛洛斯特文章的题目叫:‘死亡,你不要骄傲。’真的,死亡,你不用以攫取生命,破坏有形的躯壳来唬吓人,我虽胆怯于注视那变形的僵硬的尸体,却坚信于解脱超升的灵魂。

 

因此,李老婆婆,我得请求您的原谅,自您停止呼吸之后,我一直不曾再瞻顾您的遗容一眼,只为的是我要得留著您老人家完整的活生生的印象。我要您永久活在我的心中—两颊带著玫瑰的红润,一丝不苟的花白头发,梳一个松松的结,一身剪裁合度的旗袍,早一件藏青羊毛衫,而白鞋总是雪一样的白....。每次您一进我们家大门就喜欢喊:‘大姐呵,大姐呵!’我常说:‘老婆婆,您怎么可以叫我大姐呢?这岂不把我折死?叫我的名字呀!’我耳边犹清清楚楚听到那低嗄的声音,夹著微微的气喘和咳嗽。

 

而此时,‘化装室’的门紧闭而寂静,一道隔音的门,隔开永恒的沉默。门边的大树,飘下几片枯叶,在地上旋转唏嗦。那边空场上,堆满零落的花圈,白的菊花,绿的树叶,已凋谢枯萎。昨天它们曾经排列在这儿整整齐齐,上面飘著布条写著死者和奠者的名字,代表著哀悼,尊敬,庄严,而今却成了委弃的垃圾,多么短促!

 

记得八天以前,是春节的大年初一,我们在龙江新村向李老婆婆拜年,她脸有些浮肿,两颊红红的,看来似乎气色很不错。她叹息著说:今年过年什么都没有弄。为了供老爹,买了点菜,还是房东太太和邻居帮忙烧的。

 

李济老是去年农历正月二十一日在念佛团法会中往生的。自失去老伴儿以来,她的全部生活兴趣都随他带走了。当然,她的健康欠佳,也是原因之一。她患的是不容易根治的气喘、咳嗽、心脏扩大,常常发作,时重时轻。首先饮食在她已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一片面包,一碗稀饭就打发掉一天,甚至几天都不烧饭。念了念佛,她唯一的消遣是单独面对济老的照片发呆。望著望著就情不自禁的泪眼婆娑,喃喃询问:‘老爹,你答应两三个月后,一定来接我的,现在已过了多少个月啦?’济老生前曾戏言和老伴定下往生的约会,谁先走一步,三个月中间说定来接引对方。所以自济老逝世后,婆婆嘴上永是挂著一句:‘老爹答应来接我的’。日久了,她常是认真焦灼的询问著,泪如泉涌,呜咽不能成声,仿佛责备老爹言而无信。这孤寂凄楚的情景,令人鼻酸,也令人起敬;这是一种永失不渝的深挚的爱情,没有言语,没有词汇可以比拟。它是精神的,灵魂的,超于一切生存欲望之上,安祥无畏于死亡。她时时刻刻在期待迎接著和济老欢聚于极乐世界的那一瞬的来临。

 

正月初六住进中心诊所的第二天,她犹在病床上侃侃而谈:‘我知道这次不行啦。老爹给了我兆头,初一晚上,好端端的,屋子里什么也没有,茶杯上的盖子,忽然自己掉下来,在桌上打转,老爹真正要带我去了。’我安慰她说:‘预先晓得那是兆头,它就不会是兆头了。’她仍自顾自的说下去:‘我什么都准备好了,就是陀罗尼被子没有买,袜子太大......我只求正念分明,这样痛苦,还是远报改近报啊。’当时,病情并不算是严重,谁想到三天后果然应了她的预言!自后三天来,病况的恶化,急转直下,好像真有一个死神在急亟进行攫取生命的步骤似的。

 

第四天,她已不能言语,听觉可是清楚的,呼唤她仍答应著。我们说:‘婆婆,念阿弥陀佛。’她挣扎著卷动失去灵活的舌根,有如牙牙学语的婴孩,发出一声含糊的阿弥陀佛。听到那一声佛号的人,不管谁都哭了,可怜的婆婆,您的愿望就要实行了,您的正念是分明的。您的喉舌虽不能出声,您心中有阿弥陀佛坐镇,您得到圆满的归宿了。氧气通过橡皮管,通过瓶水泛著汨汨的空泡,葡萄糖液一滴一滴缓慢地流,一滴有一世纪长。生命最后的节奏是无上的肃穆庄岩,直到达最后的休止符。人生至此幻梦大觉,在尘世一切原来都不属于我们的。唯有那至善的永恒,凝聚在清磬的袅袅余音中,悲切恳挚的佛号声里,使清净的心灵如星一般的升起,让肉体如经霜的枯叶一般落下......。

 

我不知道我自己是变得较为理智了,还是变得无情了。当婆婆溘然长逝的那一刹,我除了专诚精进的念佛,没有流一滴泪。为她著想,我反而有解脱和满愿之感。我想得对吗?婆婆!但是我站在殡仪馆满布阴影和寒风的空场上,望著和死亡一般遥远的化装室,却忍不住哽咽了。

 

附录终

 

返回[重庆缙云寺-般若文海]首页 | [繁体版]



 
重庆缙云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