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镜录略讲上册

(第十二章)

 

南怀瑾教授讲述

 

第十二章  随缘了缘成佛缘

 

次论诸佛因果者,如《华严论》云:显佛果有三种不同:一亡言绝行,独明法身无作果。

 

‘次论诸佛因果者’,学佛、出世间的因果,据李长者的《华严经合论》所提,修出世道的有三种因果。第一种‘亡言绝行’,浅显地说,就是我们修持佛法,打起坐来,没得妄想,平常也没有妄念。‘亡言’就是无话可说,不可思议,心念也没有起来。

 

所以古代禅师有两句诗:

 

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

 

当然,修行功夫到达了这个境界是相当高了。这也是经论所讲‘亡言绝行’的境界。

 

一切妄想不起,心性不动,念头不动,就是达到一般所谓真正的空。到了这个境界,只能说达到初步独觉佛的境界。可千万不可小看这初步,我们一般人还真不容易做到,因为我们有一个‘空’的境界,就已经不是了。

 

如果自然达到‘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一点功都不要用了,几乎类似道家的‘无为’。当然,这其中是有层次的,真正达到‘无修无证’,那是完全成就了,是成佛的境界。

 

假使真做到了‘亡言绝行’,只能说是明白了法身,只悟到了法身。所谓成佛有三身,也就是道的体、相、用三个层面。有趣的是,中国的《易经》八卦,基本上也是三爻推演而成。

 

所以‘亡言绝行独明法身无作果’,这个法身到达无作果,不造作了,不需要修持。当然,什么是不造作的情形呢?就是这个境界‘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这是第一种,属于小乘的基础。

 

二从行积修,行满功成多劫始成果。

 

第二种不是说光坐在那里把念头空了,绝不是这样的,而是要从行上、事上去磨炼、去修持。所谓‘心行’,就是有此心,更重要的是有此行。譬如说,佛法讲慈悲,如果我心里好慈悲,那没有用。心里想只是因地,不是果地,慈悲的事情没有做出来。又譬如说,一个人生疮了,我们学佛的人看了说:‘好可怜,好臭哦!’那已经不慈悲。心里还是可怜他,是很慈悲,不过好臭哦!心想走开一点。或者为人治疗敷药时,怕自己传染到。当然防止传染是应该的,并不是说戴个口罩就不慈悲了。

 

所以‘心行’是很微妙的。比如自己最心爱的儿女生个烂疮会传染,有时当父母的不会顾虑,(但是子女对父母就不一样啦!)心里还是会怕传染,但对自己儿女也就顾不了那么多。所以说‘孝子’,应该倒过来说‘子孝’,对子女就不同了。要以那一种爱心,对一切的人,这就行了。

 

行是多方面的,所谓‘行’八万四千,这是个笼统的数。这个数不是这样算的,就是我们人一念间(一呼一吸叫一念),有八万四千差别的烦恼念头。所以我们在修行上八万四千都要做到至善的行,而不是只做一样。

 

‘从行积修,行满功成多劫始成果’,要积功累德,就必须从行上去积修。修行不是拿一生来计数,而是多生多世的成果,要经历多劫才能功行圆满,这是论‘诸佛因果’的第二种,属于中乘。

 

三创发心时,十住初位体用随缘所成果。

 

第三种是大乘菩萨的初果,上乘到成佛之路。‘创’就是开初,就是你开始这一秒钟说我要学佛,最初发心的时候。要发心修大乘行,经过五十二个程式。所谓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等,然后到了十地,已经要无数劫了。这之间要‘体用随缘’,明了空的体,起善行的用,随缘而修行。

 

有些人非要躲开人世间,找个清净的地方修行不可,那不是随缘行。随缘行,是没有清净的环境,热闹中也可以修。即使是厕所那样的环境也可以打坐,也可当禅堂,但却不要以为打坐就是道。行是到处都可以修,要随缘而行,而且不限于这一生,要多生累劫地精进修行。以上是学佛的因果。

 

初亡言绝行所明法身无作果者,即涅槃、无行等经。是隐身不现,万事休息。

 

从最初开始‘亡言绝行所明法身无作果’,这是《涅槃》等几部大乘经典大概的宗旨,是就偏重的路线而言,但不是全都这样。

 

永明寿禅师用中国文字来说明,即‘隐身不现’,包括有两重意义。活著时,做隐士,不求名,不求利。譬如现代人特别感兴趣的寒山、拾得这一类,以他们外表所现行履而言,就是小乘果。有些以寒山、拾得相标榜,其实却求名又求利,相距又何止十万八千里!

 

还有一到涅槃果位时,不想再到世间来,这是罗汉果。在教理上是做得到的,但却是暂时的。教理上称之为有余依涅槃,古代又叫做有为涅槃。

 

什么叫‘有余依’呢?依空的境界。以为空的境界,什么都不动念,‘万事休息’,这个就是佛法。实际上,以为清净就是空,那么这清净就是习气。爱空、爱清净就是一大习气。如果认为清净不是习气的话,那你错解了佛法。不过佛法并不反对清净,暂时贪恋可以。

 

在有余依涅槃里,这个生命好像暂时不来了。实际上,八万四千劫以后,还非来不可,这是大问题,大家要去研究。为什么大阿罗汉入空,到了最高境界,念空了,却最多只证到八万四千劫,最后还是非出空不可?没办法不出来,出来以后,还要回转小乘的心,再发大乘的愿,行道才能成功。

 

另外还有一点要注意,在我们看阿罗汉入空八万四千劫,就算我们把牙齿等老也等不及,我们再投几百千个娘胎来,他的劫数还没到,这八万四千劫好长。可是在入空的人,八万四千劫是一刹那之间就过了!道理在哪里?大家知道吗?

 

我们睡觉六个钟头,睡醒时也只觉得是一会儿,当然这不是入空。白天的时候,要打坐四、五个钟头,蛮难受的,晚上睡觉几个钟头,为什么只觉得一下就过去了?这是凡夫、普通人的境界。我们讲大阿罗汉入定,最高定证到八万四千劫,在他们定境中的人,只觉得是眼睛闭一下就出定了,也是很短暂。这两个都要去研究。为什么情况会如此,为什么经八万四千大劫非出定不可?第二个情况已经跟大家讲明了。

 

所以说‘隐身不现’包含两种意义。这一类的人在世的时候,走绝对清高的路子,当隐士。到涅槃时候,以为住空,不来了。‘万事休息’,一切放下。

 

不过讲老实话,我们想学佛的,初步先要到这里。在教理上,我们要看得起这小乘的境界。事实上,这是最难达到的,我们就做不到万事休息,做不到万缘放下。

 

又云:罗刹为雪山童子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是无作果,不具行故。

 

此段再解释第一项。‘又云’,指经文再说。我们看到‘罗刹’以为是鬼,不是的。罗刹、夜叉同一类,属非人,与我们的生命不同,有些罗刹是护法神,也听过佛法;所以他再告诉雪山童子,佛当时说过的话,真正的佛法,小乘的基本精神:‘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一切行,一切所作所为都是生灭,后念不生,当体则空,停留在这里,‘生灭灭已’。这个境界,姑且把它当寂灭。真正学佛的人,初步做到这样,‘是无作果’,初步的罗汉境界。‘不具行故’,担板汉,背著一个板子走路,看到这一面,另一面看不见。不具足菩萨行,行上没完全做到。修行、修行,行上一点都没有做到,怎能叫修行!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没事打打坐是修行,这不是修行,充其量叫‘修心’,修修心而已。这要注意的,佛法道理大家要搞清楚。所以说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大家要反省自己啦。学佛的朋友们,你念念如此,就得如此的小乘果。

 

行一切善

 

二从行积修,行满多劫,方明果者,即权教之中说‘从行修成,三僧祇劫行满所成佛果’是也。

 

第二种所讲的是从修行来的,从功德来的。从行为上修起,要经过多生累劫修持,才得证果。这还不是彻底的佛法的了义教,是权教、权变、方便的说法。权,是姑且这么讲,教,是教导的方法。从行为起修,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不能以地球的成住坏灭来计算。三大阿僧祇劫古代翻成‘尘沙劫’,一个劫数拿一个灰尘来计算。你看世界上有多少灰尘、沙子!所以阿僧祇劫是算不清的劫数,三大阿僧祇劫更是无法计数。

 

‘尘沙劫’这个词,翻得很好。要尘沙劫来修行,生生世世做好人、起好心、动好念、做好事。不是只这一生,不是昨天做了好人,今天做一下坏事没关系。念念是好念,修行才能成佛。

 

此以不了无明十二有支本是法身智慧。厌而以空观,折伏现行烦恼,忻别净门。

 

为什么权教里,佛经上说,要三大阿僧祇劫才能修行成佛呢?诸位研究佛学,要认清楚佛法讲修持的目标,在此已经归纳性地说明很清楚,所以要特别注意。第二种修行的方向应该是对了,但是有一个毛病,‘不了无明十二有支本是法身智慧。’

 

十二因缘,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平常研究十二因缘,应该写成圈圈,怎么写呢?如果学过阴阳五行,把十二地支配起来写。无明是亥,行是子,识是丑……如此配合起来研究。因为无明是一塌糊涂,阴极。又阴中已经生阳,非动不可,所以行就来了。以此类推,这又是一个研究专题。

 

有时候打坐,腿容易发麻,老实讲,是你那个心姑息自己身体,爱得很哪!真要你命的进修,就坐得住了,当然那是强迫的,可是虽然是强迫,你却可以做到。所以我们愈静的时候,愈动。无明极了,阴极了,就行动了。十二因缘一般的认识是这样了。但是真正能进一步认识十二因缘,以‘有’来讲(‘老’、‘死’先不要谈),才知道它本来就是‘法身智慧’。

 

不明此理的人‘厌而以空观,折伏现行烦恼’,以为十二因缘的轮转都是生灭法,靠不住,因此尽量地、慢慢地,在行为上折磨,把自己修持,把十二因缘每一个行,都解脱了,变成清净的空观,使现行的烦恼不起,‘忻别净门’,向往另一种清净的生命境界。比如人在世间是入世的,不是出世的,能够当下做好事,心中一点都没有烦恼,行一切善行,这就是心中的净土,心境界的净土。心境界的净土修好了以后,东方有琉璃世界净土,西方有阿弥陀佛世界净土,只有我们娑婆世界最脏了,所以要脱离这里。因为唯心净土的关系,两个互相交感,自然就往生净土。

 

永明寿禅师说这是权教的说法,还不是实在的。佛学上有个名词,‘开权显实’,只有《法华经》这一部经打开了权教的大门,把权教临时搭的房子都拆掉,最后告诉我们,真实的佛法在哪里。现在是说明权教第二种修法。

 

‘厌而以空观,折伏现行烦恼,忻别净门。’因为他的动机是出于怕烦恼,因而把现行烦恼折服了,转化了,第一项把念头空了,与在行中不起烦恼,也就是在十二因缘一样的轮转中不动心的第二项的这个空,两样喔!后面的境界要大的多了。这须用心再研究,不多讨论。

 

三从凡十信初心创证随缘运用所成果者,即《华严经》是也。

 

第三种成佛道路,非常推崇《华严经》的境界,是大乘菩萨行。换句话说,也是引发后世唯识法相的修持学理。从凡夫开始起修,经过菩萨十住、十信、十行、十回向到十地等等。由初发心开创、证道、随缘运用,以至成就果位。

 

比如‘万事随缘过’,具大小乘二解。大乘菩萨的‘万事随缘过’,不是不了了之,‘过’不是过去的‘过’,而在随缘过当中修功德,修善行,乃至一念,说一句话,一行、一个思想,如实为善去恶。不但是积极地在去恶,而且积极地在行善、利他。是这样地‘随缘运用’自在。这是《华严经》的境界。

 

《华严经》有两句话‘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大家在文学上都运用得很熟。谈到行上就用不到了。当一个你不愿看的人,那就变成了:一看一烦恼,一理一麻烦。就会有这样的感觉。所以这个时候,大家学大乘菩萨道就要反省,检查自己的心地,不要把这话看容易了。

 

依《华严经》的境界来说,好的是佛法,坏的也是佛法,光明面是、黑暗面也是,善的菩萨面是,那凶恶的夜叉面也是;这是蛮困难的,由此看出《华严经》的伟大。《华严经》没有分世法、出世法,出世法就在世法中,世法本也没有离开出世法。

 

世界上许多文化、宗教、哲学差不多看世界都是悲惨的,看人生是悲哀的。佛教也离不开这样。但是佛教真到华严境界就不是这样。《华严经》看这个世界,看这个人生是至善、至美、至真。无处不善、无一不善,所以这是《华严经》的伟大。以华严境界看人生、看宇宙万有,无一不净,不垢不净是纯净。这也点出来,真正的佛的胸襟、佛的境界、佛的成果是这样。

 

道在方便中

 

十信终心,即以方便三昧,达无明十二有支成理智大悲,即具文殊、普贤体用法界法门。

 

所以说由‘十信位’至最后成佛,处处都有方便方法,依《华严经》的境界是什么方便方法?为他好或为我好?重点在先为他好,给人方便,后谈到为我好。由此整个过程在通达十二因缘,贯穿宇宙人生的一切变化,成就了理智的大悲心。理是体、智是用,体用成就而起大慈大悲之心,就是所谓等妙二觉的境界。

 

普贤菩萨、文殊菩萨代表等觉、妙觉的境界。请注意,这一段是讲‘方便三昧’的运用。方便三昧成就了,便能成就佛果。学佛法的人,如果修持或做人处事不懂得方法,不懂方便,总是拿一个模子来印天下人,那就是笑话,根本连佛法都没有入门。

 

佛法处处方便,所以有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千手千眼,即代表方便法门。他(她)的手、眼特别多,看法、方法也就特别多,所以方便很重要。

 

普通我们讲六度波罗蜜,严格说来应是十度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等波罗蜜。

 

第七个就是方便波罗蜜。比如大家念佛没有得效果,那是因为心力没有形成。大家明白心物一元,心能造物。念头能不能造得出来?比如心里想有只鸟儿在飞,等你心理定力到达了,就会有印象出来,称作力波罗蜜。所以力波罗蜜最难了。又比如我们大家练武功、练拳的人,为什么练久会有功夫呢?实际上是心理造成的,就是力波罗蜜的道理,最后就是大智的成就,智波罗蜜。所以方便波罗蜜三昧有这样重要。

 

又如化佛所施因果教行,定经三僧祇中。所有功德总是修生,百劫修相好业。

 

佛在说《华严经》时,尤其说菩萨戒律如《梵网经》时,据说不在人间说,超越了人间,在宇宙之顶,色界的中层说法,呈现卢舍那佛的境界。依据佛教一般说法,释迦牟尼佛是化身佛,卢舍那佛是报身佛,毗卢遮那佛是法身佛。

 

真正的佛身,是由父母所生的肉身经由修行,转化成殊胜的报身,那就是报身成就。《华严经》说一切佛,皆是毗卢遮那佛的化身。一切众生也是毗卢遮那佛的化身。我们也是化佛之一,不过现在忘记了回家的道路。

 

又如‘化佛所施因果教行’,从开始发心学佛,一直到成果,‘定经三僧祇中’,必须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持。所有功德之圆满,皆从修行来。从心地,处处念念为善,孜孜为道。‘所有功德总是修生,百劫修相好业’,一切为了开拓生命,完成生命的庄严。

 

(编案:佛之三身,各种经论开演多途。小乘以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等五品之功德为法身,以王宫所生相好之行为报身,以化弥猴鹿等为化身。若就大乘来说,则天台宗有法、报、应,法相宗有自性、受用、变化三身之说等等,分别详见各种经论。)

 

燃灯得光明,不杀得长寿。布施得资财。忍辱得端正。

 

点灯,转生的地方不会常处在黑暗中,有些众生还非在黑暗中过呢!这都是果报。供灯,不是一定供养佛,燃灯给众生,给世界上光明,他生来世果报永远有光明。

 

多灾多难,一生在病痛中,是多生累劫杀业多。吃荤的人一定带杀业的,不杀就得长寿,少病痛,此生健康。此生多病痛,那是前生因果带来,当然有方法去医治,但要明白这是业报。这一生很穷,因为多生累劫不肯布施。能够忍辱,他生来世相貌自然端正。这皆是果报。

 

返回[重庆缙云寺-般若文海]首页 | [繁体版]



 
重庆缙云寺